建筑幕墻是由金屬構件和玻璃板等組成的建筑物外圍護結構?;馂臅r(shí),建筑幕墻受到火燒或受熱后易破碎,甚至會(huì )造成大面積的破碎事故,出現“引火風(fēng)道”。同時(shí),垂直的建筑幕墻與水平樓板之間的縫隙也是火災發(fā)生時(shí)煙火擴散的途徑。如果沒(méi)有采取有效的防火分隔措施,將會(huì )導致火災在垂直方向上迅速蔓延。今天我們分享建筑幕墻防火的相關(guān)內容。
一、構造要求
1.?建筑外墻上、下層開(kāi)口之間應設置高度不小于不小于1.2m的實(shí)體墻或挑出寬度不小于1.0m、長(cháng)度不小于開(kāi)口寬度的防火挑檐;當室內設置自動(dòng)噴水滅火系統時(shí),上、下層開(kāi)口之間的實(shí)體墻實(shí)體墻高度不應小于0.8m。
2.?當上、下層開(kāi)口之間設置實(shí)體墻確有困難時(shí),可設置防火玻璃墻,但高層建筑的防火玻璃墻的耐火完整性不應低于1.00h,單、多層建筑的防火玻璃墻的耐火完整性不應低于0.50h。外窗的耐火完整性不應低于防火玻璃墻的耐火完整性要求。
3.?建筑幕墻與每層樓板、隔墻處的縫隙,應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。
二、設有幕墻建筑的保溫設置
1. 除設置人員密集場(chǎng)所的建筑外,與基層墻體、裝飾層之間有空腔的建筑外墻外保溫系統,其保溫材料應符合下列規定:
1)建筑高度大于24m時(shí),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應為A級。
2)建筑高度不大于24m時(shí),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不應低于B1級。
2. 除規范規定的情況外,當建筑的外墻外保溫系統按規定采用燃燒性能為B1、B2級的保溫材料時(shí),應符合下列規定:
1)除采用B1級保溫材料且建筑高度不大于24m的公共建筑或采用B1級保溫材料且建筑高度不大于27m的住宅建筑外,建筑外墻上門(mén)、窗的耐火完整性不應低于0.50h。
2)應在保溫系統中每層設置水平防火隔離帶。防火隔離帶應采用燃燒性能為A級的材料,防火隔離帶的高度不應小于300mm。
3. 建筑的外墻外保溫系統應采用不燃材料在其表面設置防護層,防護層應將保溫材料完全包覆。除本規范規定的情況外,當按本節規定采用B1、B2級保溫材料時(shí),防護層厚度首層不應小于15mm,其他層不應小于5mm。
4. 建筑外墻外保溫系統與基層墻體、裝飾層之間的空腔,應在每層樓板處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。
三、其他
1. 建筑外墻設置有玻璃幕墻或采用火災時(shí)可能脫落的墻體裝飾材料或構造時(shí),供滅火救援用的水泵接合器、室外消火栓等室外消防設施,應設置在距離建筑外墻相對安全的位置或采取安全防護措施。
2. 墻壁消防水泵接合器的安裝應符合設計要求。設計無(wú)要求時(shí),其安裝高度距地面宜為0.7m;與墻面上的門(mén)、窗、孔、洞的凈距離不應小于2.0m,且不應安裝在玻璃幕墻下方。
四、防火檢查
1.樓板外沿墻體設置要求
1)建筑幕墻在每層樓板外沿設置的墻體,耐火極限應不低于1.00h、高度不應低于1.2m.可以是不燃性實(shí)體墻或防火玻璃墻;當室內設置自動(dòng)噴水滅火系統時(shí),該部分墻體的高度不應小于0.8m。
2)對于設置雙層幕墻的建筑。當外墻體耐火極限低于100h時(shí),幕墻中靠室內一側的幕墻耐火極限不得低于1.00h,可開(kāi)啟外窗應采用乙級防火窗或耐火極限不低于1.00h的C類(lèi)防火窗。
2.防火封堵要求
1. 幕墻與建筑外墻之間的空腔應采用經(jīng)壓縮密實(shí)后的不燃或難燃材料填充,填充高度不應小于1200mm并應在填充材料下部設置承托板。在填充材料的上表面應滿(mǎn)涂防火密封漆;防火密封漆的干厚度不應小于2mm,邊緣處的搭接寬度不應小于20mm。
2. 承托板應采用不燃性材料,當采用金屬承托板時(shí),應采用厚度不小于1.5mm的鋼板。承托板與幕墻結構和主體結構以及承托板之間的縫隙,應采用防火密封漆或彈性防火密封膠封堵。彈性防火密封膠的厚度不應小于15mm,邊緣處的搭接寬度不應小于30mm。
3. 防火封堵構造應具有自承重和適應縫隙變形的能力,具有足夠的耐久性和耐火性。
3. 進(jìn)廠(chǎng)檢查
對進(jìn)廠(chǎng)的幕墻材料及零配件,按同期同廠(chǎng)、同類(lèi)產(chǎn)品作為一驗收批,每批隨機抽取3%,且不可少于5件。如經(jīng)檢測不合格,可在隨機抽取6%;如仍有不合格,則該批材料即判定為不合格。